“双碳”战略下,绿色制造成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趋势和新潮流。日前,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了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能源效率稳步提升等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安排,为“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绘就了新蓝图。
绿色制造有了顶层设计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工业产能利用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推动了制造业投资的改善。
“过去,中国制造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仅污染和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制约着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及环保要求具体化,减碳减排技术路线的逐步明确,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必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崔震海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日前,关于绿色制造的一份顶层设计??《“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出炉。《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等一系列目标。届时,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
《规划》按照“聚焦一个行动、构建两大体系、推动六个转型、实施八大工程”的整体工作安排,围绕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方向转型,提出具体举措,配套实施八个重大工程。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十四五”期间,在产业结构方面,要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在节能降碳方面,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绿色制造方面,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推动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在循环经济方面,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在技术变革方面,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变革。
外资企业加码绿色投资
在政策的推动下,与绿色制造相关的投资也成为热点。
近年来,中国主要发电企业加大了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力度,占全部电源工程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1年的63%上升至目前的将近80%。
今年11月,央行推出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相关企业发放绿色贷款。业内认为,这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大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绿色低碳领域的投入,并推动相关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纷纷加码投资中国绿色产业。“供应链作为产业碳中和的关键一环,据统计,工业产品的碳排放超过90%产生于供应链。”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突破性的技术支撑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为此,西门子于今年9月启动“零碳先锋计划”,力争到2025年在中国帮助超过500家重点供应商加速减碳步伐。“我们还计划,自2022财年起,正式将低碳相关指标纳入采购决策过程。这意味着将切实倒逼供应商低碳化,为实现碳中和助力。”
对于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崔震海建议,在政府层面,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策略制定均衡绿色发展路径。政策向经济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倾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对绿色发展的融资作用,特别是开发多种绿色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在企业层面,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结构升级,企业应大量采用绿色技术和信息科技,全面提升相关产业的碳强度和生产效率。